Quinta Diminuita

  • 关于
飞翔的鸟插图。
  • 一张虚构的CD

    几个月前陆续收了一些音乐,也间断地听完了。有些无感,有些不错,就留下来晚上听着看书然后入睡,就这么过了些日子,总觉得忘了点什么,冥思苦想,才记起三年前在南京碰巧看过当地的一个音乐人减五度先生的专场,演出后简单聊了聊,还算投机,后来简单关注了一阵子,但是再往后就没有听说他的动静了,于是托人去问询,得知他最近在做一张专辑,又过了几个月,在家对面的音像店看到,于是收回听了听。

    cover

    比较奇怪的是,这张CD里所有歌都是英文,一反我所知晓的他以前的风格。封面是一张奇怪的简笔画,一只看起来不太开心的小熊。此刻作推断还太早,于是拆开包装,取出光碟。

    cd

    碟片上印着的是一位姑娘,画面模糊,因为我对他了解甚少,所以这位姑娘是谁当然也不得而知。但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消息,似乎减五度先生并没有成家,也没有看到他带着姑娘出入各场合。虽然大多数时候你可以看到他在热闹的小酒吧里被很多人围着,有时候你可以看到他很开心,和谁都有说有笑,但心细的人会发现演出结束时他通常是一个人默默收拾乐器离开。有个朋友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郊区的屋子里,不知道一个人在捣鼓什么,院子里有各种花草,有时能听到房间里传出音乐。于是,好奇心驱使我更想弄清楚画里的姑娘是谁。当然,是私下里,毕竟这和娱乐扯不上什么关系。

    back 

    无疑,歌者想要表达的当然在这些歌里,于是一一细心聆听。一共十首,从标题看隐约觉得像是一个连续的故事。

    1. Pre-memory
    2. Four in the enneagram
    3. Flirt with flint
    4. I won't reject you
    5. Our songs, our time
    6. Montage in the rain
    7. Pause
    8. T-shirt and coffee
    9. A bear
    10. The endless end

    第一首是Intro,没有歌词,有一段略显梦幻但又自然的音乐,像是某个午睡醒来的夏,听到蝉鸣和屋外操场上玩耍的人群,此外还可以听到实录的一群人弹琴的声音采样,但这些人是谁,他们在唱什么,无从分辨。

    歌与歌之间的风格似乎并不太统一,但知道是在叙述同一个主题。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封面上的小熊就是CD上印着的姑娘,歌者与她在某个时候某个场合相识,一直到最后一首歌提到end,于是结束,大概是这样的故事。这样想来,这张专辑更像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制作的。然而这个故事有没有结尾我们不知道,因为end前的形容词却是endless,但若说endless,我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位女主角。哪怕是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结尾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

    有两首歌里面可以听到雨声:第4和第6首。而第6首是最奇怪,就像名字所说,雨中的蒙太奇,由三个很短的音乐片段组成,中间是雨声连接。整首歌有很强的画面感。你看见有人在阳台听雨、唱歌,灯火暧昧,尔后镜头又转到了城市另一处的屋顶,有人在风中淋着雨大声歌唱,再过些时候,你又被带进另一个世界,但同样是在下雨、下雨……

    有意思的是,最后两首歌的旋律是一样的,但歌词不同。在第九首A bear,也就是和专辑同名的这首歌里,似乎听到了一种情感,像是在汪洋大海的最深处涌动,而海面平静。但你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扭曲的旋律里你总觉得某个东西将会到来,但又看不见,就在你苦苦思索时,音乐停止了。等到稍微有些熟悉的旋律再次想起时,已经是下一首,也就是最后一首歌了,一如前一首同样扭曲的旋律,一样的不确定和暗涌。

    整张专辑反复听了好多遍,终于忍不住还是请朋友打听一些“背景知识”,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创作动机,他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话,“spontaneous out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我想这应该是很贴切的。然而就这位姑娘是谁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原话竟然是,“不知道,没见过。”于是作罢,音乐归音乐,其它的随它去吧。

    2014年 4月 4日
  • 太阳

    我们享受太阳的光热,而它时而是神,时而是奴隶。高兴时,我们招集盲眼的信徒向天空参拜,哦,阿波罗,你多么伟大无私!沮丧时,我们横加指责,哦,太阳,要是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然而它多么可怜,也不知道哪个贪玩的神搞大了宇宙的肚子,于是太阳被无辜地出生了,它不明白为什么它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核聚变,它多想停下来,和月亮在海边散散步。

    2014年 4月 4日
  • 远方何以没有天堂

    有天我说,远方没有天堂。

    远方没有天堂,不是说远方不存在天堂般让人安乐的地方,而是说,即使存在,也不属于你。

    就像酒精带来的风趣和大胆并不属于你,你需要在清醒时让它自行在心中生长。

    你停止喝酒,像是一种修炼,这种修炼不是为了抑制、丢弃,而是为了获得,这获得不是从外界掠夺和征服,而是从内心发芽茁壮。

    远方没有天堂,不是你不再向往远方。你爱那片天空,但那里不是为了逃避而存在。

    远行,是带着一颗自足而安宁的心,去碰撞未知的精彩。

    2014年 3月 31日
  • 黑匣子

    要测试黑匣子外壳的坚硬程度
    就必须用烈火烧、用重物猛砸
    若毫发无损
    则需要升高温度、增加冲击力
    直到把它毁灭
    之后懊恼地制造下一个并测试
    然而从仙林到浦口只需两三小时
    没有北湾到南京那么远
    况且飞机已经失去联络好些时日

    2014年 3月 12日
  • 失意瞬念

    落雨的常州很美,从图书馆出来,撑起伞,左转,稍远处看到尖顶教堂、红房顶和几乎褪成白色的淡黄墙壁,近一些有树枝、静止的车和湿漉的地面。我又想起在柏林街头遭雨的夏天,气温骤降,冷得只好钻进店里久久不出去。

    落雨的常州很美,但我讨厌写论文。我不知道我在读什么想什么,脑子里只有冻住的浆糊,被由于寒冷而不停抖动的双腿打搅着。我想告诉所有人,不要做你讨厌的事,也不要做你不讨厌的事,只做你喜欢的事。

    在快餐店喝一碗南瓜粥,却没能让身子暖和起来,店里的空调是消极怠工状态,就像此刻电脑前的我。想起夜里琐碎的悲伤的梦,并非出于臆想,而是真切存在的状态或发生过的事,它们带着矛向我刺来,我来不及惊醒,缴械投降。

    在意识到自己已经二十五岁之前,我坐在那盘菜前快要哭出来了。但这样的想法让我害怕,这是很多年前我曾憎恶的东西,我厌恶听到有人说因为你什么什么啦所以你不能怎样怎样啊。比起这些,我更害怕我会成为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人。

    现在我已回到图书馆坐下,但我非常想洗个澡,然后在床上躺着,一句话都不说。

    2014年 2月 7日
  • 当我想你时,我就思考

    当我想你时,我就思考
    思考为什么会想你
    我知道此刻你不会出现在这里
    所以需要脑细胞的大量死亡
    换来与想念的悲伤搏击后的安宁
    于是我就思考

    当我想你时,我就思考
    思考我自己的事
    “独善其身,才可能相爱”
    到哪了?够善吗?
    还少了些什么?
    或者其实孤独一生,来世再相爱?
    对吗?还是——
    相爱吧,共善吾身?

    当我想你时,我就思考
    思考其他人的事
    他们都懂什么是爱吗?
    快乐吗?愚蠢吗?
    他们爱这个世界的其它吗?
    或者大部分连结的基础在于
    互利共生
    可他们至少已经开始了探索不是吗?

    当我想你时,我就思考
    思考抽象的事
    也许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真
    我的说辞可以根据我的欲求改动
    每个人都是思想家
    编织自圆其说的谎言
    人们称之为理论

    而我一直在想你
    就一直在思考
    直到某个昏暗的阴天醒来
    我把我的理论说通了
    人们陷入其中,以为我高明
    可我突然绝望地意识到
    哦,笨蛋!
    你本来只需背上背包
    买一张去南京的车票

    2014年 2月 3日
  • 点点点点

    我突然很想知道,那个在很多年前某个夜晚抽着烟红着眼睛写下“忽然就流出泪来,忽然就想要听到她的声音”的李志,在这个夜晚和他的老婆或者朋友们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他的生活快乐幸福吗?还是我们仅以为应该是?他逃出那个反复无常的圈了吗?

    去看过去的日志,会很容易把现在和过往连成线,可是该死,这些成线的点都在那些阴暗的色块里。孤独、无援、苦痛、隐忍,而不是清净、独立、玩味、强大。对心境的解读是直觉的,而这种直觉又反应着心境。

    以上是我昨晚大概想要写的东西,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强烈的感觉,也就是说,此刻的我和昨天的我没有共鸣了。但是我知道以后的某个夜晚,我会找到这些话,然后再次感慨,哦,该死的圈!

    当然,我更希望再也不要看到它们。

    2014年 1月 20日
  • 周一就这么过去了

    周一就这么过去了
    周一就这么过去了
    而你也很清楚
    周三、周六也会一样
    你的三十岁、六十岁
    也不会有什么异同
    他们只需一张支票
    就可以轻易取你性命
    但你不必惊慌
    只需准备好钱
    耐心排队
    为自己挑一副好棺材

    2014年 1月 13日
  • 得救了的病

    得救了的病
    不是    病    得救了
    而是    一种病    叫    得救了
    病发见于各个年龄段人士
    患者通常将自己搞得很惨
    越惨越好
    越惨越容易得救
    从而体验    得救了    的快感
    而越是得救了
    病得越重

    2014年 1月 11日
  • 母亲之死

    梦里他的母亲说
    她已经七十岁了
    他躺在地铺上正要入睡
    她死死掐住他的脖子
    他被吓醒的一刻
    猛然地自然地必然地颓然地想起他的爱人
    满肚子的委屈溅了出来
    弄湿一大片枕头
    就像黏乎的纸巾
    沾满精液

    2014年 1月 8日
←上一页
1 2 3 4 … 25
下一页→

Quinta Diminuita

自豪地采用 WordPress